2024外滩大会昨日上午在上海开幕,今年大会延续“科技·创造可持续未来”的主题,10多位中外院士齐聚一堂,在开幕式上共同讨论AI时代下金融科技的挑战与机遇,其中不乏一些特别的视角。

经济学视角看

“商务舱”“经济舱”

“缺乏对集体性、不确定性和激励机制的关注,是当前对人工智能的讨论中缺失的三个方面。”美国“三院院士”迈克尔·乔丹认为,人工智能落地产业,需要形成互相协作的集体,也必须要引入经济学的“激励”视角。

抓住AI新方向,少走弯路

激励机制是市场经济和集体智能的关键因素,“AI拥有海量的数据,但有些不能生成价值,通过设计激励机制才能驱动AI智能体贡献和协作。”迈克尔·乔丹提出了“三层数据市场”模型,其中用户、平台和数据买家通过“出让数据”“购买数据”“提供服务”形成闭环。数据购买者也就是企业可以结合“数据和服务”建立与用户的激励机制,从而为他们带来真正的价值。

对此,迈克尔·乔丹援引了统计契约理论,这是一种结合了统计学和经济学的新型理论。在契约理论中,代理人拥有私有信息,而委托人通过激励机制形成了数据和服务相互促进的市场,维持了供需双方的利益平衡。

例如,航空公司分“商务舱”和“经济舱”,航空公司作为委托人,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支付意愿提供不同的价格,而不需要客户透露其个人信息。由于过去十年间全球范围内对数据隐私的监管不断增加,他建议用户隐私要求可以“千人千面”,这样既能提高效率,还能进一步压低平台成本。

拆开来看 GPT+Chat

“AI+不是AI和产业的简单结合,而是数据、模型和算力的组合,云计算就是AI时代的基础设施。”中国工程院院士、之江实验室主任王坚认为,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多次提到了人工智能,同时提到了人工智能+,“人工智能+到底是什么?在人工智能后面加一个行业,是把人工智能庸俗化的做法。”

王坚认为AI+重要的不是加什么东西,而是怎么加,是机制的创新。这个创新就是数据、模型、算力的组合。他说,如果在人工智能+这个逻辑下分析ChatG PT,可以把ChatGPT拆成GPT+Chat,也就是人工智能的基础模型+应用场景。

“当你看AI、AI+、AI基础设施的时候,你就会发现,这个世界不但技术在革命,机制在革命,基础设施也在革命。没有比这三项革命在同一时间发生更令人激动了。”王坚感慨道。

反过来看 IA

AI是人工智能,反过来的IA又是什么?在香港科技大学校董会主席、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沈向洋眼中,IA是人工智能以人为本的发展路径。

IA (Intelligent Augmentation)即智能增强,聚焦于运用技术提升人类的能力,而非取代人类,强调了人类与AI之间的协作关系。“我们要时常把发展人工智能的真正目的、初心想清楚。”沈向洋推荐了一本书《人工智能简史》,作者是《纽约时报》记者约翰·马尔科夫,他认为不管科技如何发展,最终目的仍是帮助人类更好地使用机器,做好人机交互才是真正的赢家。

目前来看,AI的人机交互主要发展方向是个人化应用。当前,联想、微软已推出的AI计算机,还有苹果的“苹果智能”,都是在朝着人工智能的个人化方向发展。

至于话题度最高的AI Agent(人工智能代理),沈向洋认为,公司里的整个工作流是非常复杂的,GPT到今天基本上还是单点突破,如果要真正向前走的话,就要把工作流弄起来,要对行业进行分析,从本身的大模型应用框架到平台、知识、技能、任务、对话,全部接起来,才可以做到这样的结果。